南充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着眼现代化南充建设全局,作出以“1558”工作思路统揽治南兴南各项事业的战略安排,这是本次全会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发布会上,南充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张灯以及多个市级部门负责人就此先后作出解读。
读懂“1558”工作思路
张灯解读了市委的战略考量。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赋予南充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张灯认为,“1558”工作思路是切实扛牢省委赋予南充重要发展使命的主动作为。南充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全局分量,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引领带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
“这更是新阶段推进现代化南充建设的科学抉择。”张灯表示,当前南充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需要我们立足市情实际,从战略谋划上进一步确立目标定位,确定发展路径,强化工作抓手,奋力推动新阶段治南兴南再上新台阶。
关于如何认识理解这一工作思路,张灯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来把握。
“1558”工作思路的形成过程。市委在全市两会上确立“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的奋斗目标,并明确“五区建设”的发展定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上确定“五市战略”的发展路径,在市委务虚会上提出“八大行动”的具体抓手,形成了“1558”的工作思路。这次全会对这一工作思路进行了全面阐释和系统部署,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1558”工作思路的内在关系。“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秉承于中央和省委赋予的重大使命,主要是从总目标总任务层面解决方向指引的问题;“五区建设”衔接于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举措,侧重从认识论层面解决目标内涵和发展定位的问题;“五市战略”着眼于精准把握南充阶段性市情实际,侧重从方法论层面解决发展路径的问题;“八大行动”服务于“五区建设”“五市战略”,侧重从实践论层面解决具体抓手的问题。这4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推进“1558”工作思路落实的着力重点。这次全会坚定贯彻省委“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的工作要求,明确将“八大行动”作为推进发展战略、落实发展定位、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抓手。在锻长板方面,提出扎实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商贸提质增效行动,就是要通过强特色、提质效,全力巩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补短板方面,提出扎实开展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行动,就是要通过破难题、强弱项,努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在固底板方面,提出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争先、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干部队伍培优建强行动,就是要通过打基础、利长远,着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践行“1558”工作思路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并将其作为“五区建设”首位,进一步释放了“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坚强意志与坚定决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范雪峰用五个“新”来阐释了南充开展“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的具体路径。
抢占新赛道,推动聚“链”成“群”。用好用活政策向工业聚焦、资源向工业倾斜、力量向工业汇集“三集中”以及产业链专班推进机制,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研究完善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加快抢滩布局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瞄准强链重点发力、补链精准发力、延链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建链成群、集群成势,构筑发展新优势。
筑实新支撑,全力扶“优”育“强”。坚持政企沟通“零障碍”,解决问题“零滞后”,政策落实“零延迟”,精准扶持吉利四川、能投化学、永盈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力争年均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上。
培育新动能,加快内“培”外“引”。抢抓国家、省推进“两重”“两新”重大机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力争加快形成一批实打实的新量增量。加快组建市、县两级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推行“以投带引”模式,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缺失环节,开展补链延链扩链招商,力争每年新招引制造业项目180个以上。
锻造新平台,实现扩“规”提“能”。注重产业园区“差异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坚持每年按不低于当年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20%比例安排工业用地,加快推进园区有序拓展和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年均新增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和功能服务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功能品质,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省级特色园区品牌。
应用新手段,加快智“改”数“转”。始终扭住技改扩能、数字赋能、创新提能不放松,扎实开展企业“智改数转”线上评估、线下诊断,引导头部企业率先试点、突破突围,引导中小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创建一批国家、省级试点示范和典型应用场景。广泛调动企业家的主动性和各类人才的创造性,支持重点企业与驻市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汇集创新力量。
发布会上,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赵秀清从三个不同维度,就如何提升文旅供给力、全力打造巴蜀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回答了媒体提问。
构建“分类化”布局。推动“重点突破”,以主城区嘉陵江江上游为重点,高标准打造江上观光游产品。建好用好主城区嘉陵江风景绿道,支持沿江县(市)建设风景绿道,共同打造嘉陵江三百公里最美风景绿道。推动顺庆西山风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南充文旅新地标。以“丝绸文化+杂技技艺”为创作核心,在六合丝博园打造集丝绸杂技主题演艺、丝绸工艺展示体验、丝绸研学为一体的丝绸工业旅游主题景区。强化“龙头引领”,加快建设阆中嘉陵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办好落下闳春节文化系列活动、阆中汉服纪等主题活动。提升朱德故里景区品质,整合琳琅山、马鞍镇、柏杨湖等优质文旅资源,建设集革命传统教育、客家文化展示集集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促进“全域联动”,激活相如故城、八尔湖等优质文旅资产,抓好产品迭代、加强策划运营,推动升钟湖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相如故城、张澜故里争创5A级景区。
丰富“沉浸式”体验。南充将创新多态融合体验,促进文旅与科技、农业、工业、商贸、体育等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科技场景,利用旅游直播、旅游带货等新模式转化文旅流量、赋能乡村振兴,推动跟着美食、展览、赛事等游南充。创新旅游演艺体验,打磨提升“四季清晖”二十四节气实景演艺,通过市场化运作,力争实现常态化演出,填补主城区缺乏实景演艺的空白。在落下闳大剧院打造以“阆苑传奇”为主题的母剧,在古城内打造沉浸子剧,实现剧场与景区创新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阆苑传奇系列精品。探索举办嘉陵江音乐季、嘉陵江水上运动季等潮流活动,持续办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地方戏剧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创新文博非遗体验,以市博物馆为引领,规划建设川北行署办公旧址博物馆、川北大木偶博物馆,形成特色博物馆集群,创新推出“博物馆之约”。做强阆中丝毯、阆中王皮影、阆中保宁醋、高坪竹编、仪陇剪纸等非遗体验基地,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促进“舒适型”消费。抓好常态促销,举办“文旅消费·乐享南充”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推出“减免优”举措。抓好创新宣传,发布《南充全域旅游日历》,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举办应景应季的主题活动。抓好暖心服务,开展文旅行业“万人大培训”,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重大节假日推出外地游客免费停车等“宠客”举措,鼓励沿街经营性场所向游客免费提供茶水、充电等服务,营造“人人是导游、个个当标杆”的热情氛围,让广大游客畅游“安逸南充、舒适南充”。
南充是农业大市,全会提出实施“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为未来一个时期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对此,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鹏表示,将紧扣“特色、优质”两个关键,依托嘉陵江山水资源禀赋,在保障粮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有机农业、蚕桑、晚熟柑桔、冬菜等特色产业,唱响“好充食”特色品牌,加快建设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
何鹏介绍,将以4个“提升计划”来支撑“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的实施。
大力实施生产供应链提升计划。扎实开展西充“全域有机”建设,持续打造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区。推进30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全力推动生猪产业现代化,持续巩固优质商品粮供给基地、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擦亮桑茶之乡、晚熟柑桔之乡、冬菜之乡名片。力争到2026年,粮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持续稳定,有机认证面积达27万亩以上、有机农产品总量达320个以上,蚕桑、晚熟柑桔、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面积分别稳定在30万亩、80万亩、6万亩。
大力实施精深加工链提升计划。持续完善清洗、分拣、包装、冷链等设施配套,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发展食品、预制菜、酒饮等,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到2026年全市规上精深加工企业达220家以上、精深加工产值达240亿元以上。
大力实施品牌价值链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建设南充行动,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壮大“好充食+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构建农产品品牌矩阵。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力拓展农产品市场。力争到2026年全市“好充食”区域公用品牌使用主体达400家以上,“两品一标”农产品总量达500个以上。
大力实施支撑要素提升计划。持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农村路网、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强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和美乡村示范村等平台载体,推进产业研用联合、农机化、人才联盟等科技创新,有力保障全市现代农业特色优质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会将“营商环境优化争先行动”纳入“八大行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厚植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决心、鲜明了强化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的态度、释放了亲商重商护商爱商的信号。
营商环境具体如何优化,又该如何激励地方、部门去“争先”优化?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映就此给出了三个关键词。
聚焦一个“关键”,就是降低各种经营成本,下一步,南充将围绕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数据共享赋能等提升办事便利度,通过支持长期租赁、混合用地、弹性年期保障土地供应,试行为重点企业提供个性化水电气供给解决方案、创新金融产品,合理延长产品贷款期限等,加强要素供给,通过常态入企“法治”体检、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开展执行期限内涉企权益执行案件“清零”行动等,夯实法治保障,下大力气缓解市场主体准入、运营、监管、保障、退出等环节堵点难点。
突出一个“导向”,就是回应市场主体关切,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或完善长效机制,比如,近期,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等7部门,正在联合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助企纾困政策未有效落实、侵蚀降费减负红利、水电气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高于市场价强制服务、利用行政权力指定“红顶中介”乱象、行业协会商会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入会并收取会费等问题。针对前不久暴露的燃气报警装置安装乱收费、安装企业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相关部门也已启动专项整治。
彰显一个“亮点”,就是推出创新举措原创做法。继续高质量办好“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推动关爱激励企业家措施落地落实。在所有工程建设领域推广“暗标盲评”。同时,还将探索推行“信用+审批”,推行“容缺受理”“容缺办理”“告知承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快速审批模式。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黄映表示,政府是营商环境的提供者,市场主体是营商环境的需求者,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双向奔赴,共建共享。真诚恳请、热忱期待市场主体为优化营商环境建真言、献良策,携手推进产业回归、资本回流,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争先行动走深走实。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