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大势 坚定发展信心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四川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是“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磅举措,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期叠加”、“三重压力”凸显的大背景下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顶层制度设计。
四川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大省,《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提振四川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带来稳定的制度预期和市场预期。截至2021年,四川民营经济贡献了46.9%的投资、54.5%的地区生产总值、65.5%的税收、88.9%的新增就业、97.4%的市场主体,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也必将为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做出四川贡献。
抢抓机遇做大市场 赋能企业做优做强
从宏观来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而区域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正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的有力抓手。《意见》指出,要“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四川人口众多、资源富集、科教基础良好、市场腹地广阔等发展条件优越,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蓝图廓现。全省民营经济要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机遇,以及成渝一体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有利条件,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畅通流动,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贡献成渝力量,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抢得先机,分享红利。
从中观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要切实把握好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把握好时代大势,理解政策、研究政策、善用政策,在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大背景下,赋能企业做优做强,促进制造、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让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在超大规模市场中得到滋养,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体系的抗冲击能力。
从微观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将为更多民营企业创造新的活力。《意见》提出,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也明确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基于此,全省民营经济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推动金融、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有助于构建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等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有助于打破各种行业垄断,鼓励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更为充分的市场竞争,从而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形成民营资本巨大的制度红利,激发民营企业家改革创新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与活力。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 乘势而上砥砺前行
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形势正处于日趋复杂的态势,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是重中之重。而民营经济的信心从何而来?既从民营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对创新的决心中来,也从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中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能够给更多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添做大做强的信心。然而,现阶段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仍要攻坚克难。结合四川实际,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在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仍将面临挑战。
一是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之间博弈。
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成渝经济圈存在两大中心城市,长期以来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在竞争过程中,除了会带来经济增长,也可能带来诸如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和省界交界地带贫困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市场主体地位和待遇不平等这些涉及地方利益的老大难问题,都将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与此同时,区域之间相互竞争的产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导致出现市场分割现象,如竞相比拼政策优惠。未来,在中央主导性产业政策的条件下,地方政府运用优惠政策的空间将受到一定抑制,而其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市场公共品、执行竞争政策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等方面的动力会增强。因此,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是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也将成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长远之策和固本之举。
二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竞争与协同的对立统一关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当前,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深、国外内环境的急剧恶化,加之疫情影响,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面临的转型困难和挑战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由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及制约因素的存在,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惠企政策措施,不断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开拓广阔的上升空间。但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卷帘门”的现象,如何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依然是摆在许多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又如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力量,被视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但仍然存在放开领域不够、放开程度不高、放开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应持续地推进市场政策、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强化反垄断执法,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公平竞争的行为;应持续地坚持“竞争中立”原则,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持续跟踪、定期评估市场准入有关政策落实情况,才能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上为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我们清醒地看到,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变化而日益凸显。尽管,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市场功能发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质上要求全国一盘棋,立足内循环,直接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堵点,推动我国由“大市场”到“强市场”的转变。
而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大背景下,全省民营经济及广大民营企业家更应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勇于迎接机遇与挑战,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认真研判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沉下心来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化危为机,寻找机遇,做优做强。
作者:成都南充商会会长、超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宇龙 |